成就一個人的,不會是他的情緒
而是他一路走來的人生軌跡
經過第一集的人生變遷經歷,萊莉於一年後成長之餘內在的情感也變得更加豐富。剛滿13歲的萊莉準備進入高級中學求學,原先負責維持萊莉大腦總部運作的樂樂、憂憂、怒怒、驚驚、厭厭,在大腦創造了包含萊利核心人格的記憶和感受的「自我意識」。
萊莉入學沒多久便決定加入曲棍球訓練營,以便她可以申請加入她指定的曲棍球隊火鷹隊,樂樂、憂憂、怒怒、驚驚、厭厭為確保萊莉能讓留給他人良好印象,採納樂樂創建的心理機制系統——將負面情緒拋諸腦海之中。
但是事情發展出乎樂樂、憂憂、怒怒、驚驚、厭厭的預料:在她離開的前一天晚上,情緒控制台拉響了「青春期」警報,伴隨解除警報而來的,則是不請自來踏入大腦總部,逕自升級情緒控制台的腦部工作者,樂樂一夥還被提醒接下來會有「其他人」即將到來。
對於腦筋急轉彎第二集的話題已經持續很久
今年終於上了大螢幕
第一集的情緒具象化不管是誰看,都是非常佩服皮克斯說故事的能力
第一集收尾在控制台的升級,以及總部五大情緒對於控制板上的青春期(Puberty)的燈覺得莫名其妙
可想而知第二集必然由萊莉進入青春期會發生的事情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其實第二集自然還是延續第一集的套路
Joy雖然經過了第一集的事件、了解到所有的情緒都很重要
但事實上將所有不喜歡的人生軌跡都拋諸腦後
只留下美好的過程建立自我意識
本就是一件壓抑的事情
隨著五個情緒被拋離總部進行自我心靈的公路之旅(?)
從萊莉出生第一個出現的情緒 "Joy"
在這過程中也領會到
成就萊莉的,一直都不是情緒
對我來說這是很優秀的第二集
網路上的評價也是非常正面
當然我也拜讀一些對於第二集感到失望的影評
但終究我覺得皮克斯優秀的作品
提供的是共鳴
而萊莉的焦慮對於長大後的許多大人
絕對能產生很大的連結
此外,JOY在這一集也說了許多會觸動人心的名言喔
當然還有幾個我覺得不太合理的內容
譬如,
從第一集可看出在非常充滿愛的環境成長的萊莉
怎麼一踏入青春期就會焦慮到幾乎恐慌症要發作
連帶的整個故事其實就是從萊莉知道朋友即將去別的高中後
完全脫離自我
在這匆匆的三天營隊
大腦內真的是完全經歷了所有青春期的狀態
但事實上
青春期才剛開始不是嗎?
第一集在各種事件的堆疊下
完善表現壓抑憂鬱後的爆發
第二集卻像是三天營隊後、青春期就過完了
同時由於是第二集
想法都是之後加進去的
冒出了四個新的情緒就不禁讓人想到
難道長大後這四個情緒就會消失了嗎
(雖然媽媽的焦慮有跑出來一下下)
這也是續集最容易讓人詬病的BUG
而第一集蠻多別人大腦內的運作
第二集應該是時間不多
這類型的笑點就少了很多
不過回到我上面說的
這是個讓我、讓容易有焦慮感的大人很有共鳴的內容
真的是很推薦大家去看
最後再來看一下所有的主角群吧
主要的五個情緒
樂樂(Joy)、憂憂(Sadness)、厭厭(Disgust)、驚驚(Fear)、怒怒(Anger)
青春期冒出的四個情緒
阿焦((Anxiety)、阿慕(Envy)、阿廢(Ennui)、阿羞((Embarrassment)
電影預告
圖片來源:IIMDB
延伸閱讀:
玩具總動員1、2、3~~~那與你一起長大的好夥伴
玩具總動員4~~~When no more kids...
青春養成記~~~皮克斯另一個青春期的蛻變